我的離教書目推薦

我的智商

IQ Test
Free-IQTest.net - IQ Test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小農意識

我現在的工作需要經常往返內地,也因此比我能夠接觸不同的內地人。我接觸的既有年輕一代﹑中產階級那類新興內地「優皮」﹐但當然也會遇到文化水平相對低的普通老百姓。

從前接觸內地的時候﹐是教會或者基督教團體往內地的交流團。由於接待的都是內地信徒﹐他們對遠道而來的香港肢體非常熱情款待﹐再加一種「為基督服事肢體」的氣氛下﹐就產生一種距離感﹐弟兄姊妹都對內地人沒有太多表示反感的言論﹐甚至很多都對內地人士有所謂好感。
但這種「久唔久」才見一次的接觸﹐總敵不過天天的接觸。接觸內地人多了﹐這種距離所產生的「好感」就要被現實打破﹐我前天過關才看見內地人爭吵的醜態。
除了不時聽見「自由行」遊客的醜態外﹐其實內地的實況不是傳媒告訴大家的所謂「盛世」。中國內地從到現在的社會心態﹐其實仍然是小農意識﹐就和歐洲工業改革前一樣﹐多數人是沒有機會受教育﹑沒有文化﹑見識淺薄的人。專欄作家陶傑常講的「小農意識」﹐就是描述內地人落後思維的典型。這些帶「小農意識」農村和城市都有﹐因為他們都沒有經歷西歐的啟蒙時代﹐仍然用一種狹窄的眼光視野。
「小农意识」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他們小富即安﹐目標低﹐結果就會變得不思進取﹕他們只要超过了吃得饱喝得足﹐生活好了點﹐有點多餘錢,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覺得現在這樣不錯﹐就不會想到將來的問題﹐甚至變得財大氣粗。就是香港老一輩也如此。今日部份人在七十年代香港工業起飛的時候達到小康﹐以為他們這種狀態可以維持到老去﹐於是覺得自己沒有讀大學也沒有什麼問題﹐工廠一份工就可以養自己過世。結果他們也這樣對子女講﹐認為不需要讀太多書﹐他們沒有了危機感﹐也沒有上進的心。世界一變﹐工業北移﹐他們就適應不了。如果放在教會處境﹐教會事工有點成勣﹐有些教會就覺得沾沾自喜﹐而開始聽不進改善的建議。就好似我認識有教會的詩班。不錯是定期獻唱﹐但成立後就只是聊備一格﹐唱了一次兩次比較難的歌曲就以為自己可以和專業團體比較﹐其實是無心進步。解散又不肯﹐要學好點又懶﹐去唱外邊的聖樂活動又不願意。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盲从,跟風﹐一窩蜂﹕社會上有众多信息,例如怎樣快速致富﹐例如怎樣教孩子﹐但自己不懂得筛选,心中无数簡單講﹐人人做我就做﹐怕執輸﹐但又怕探究新事。典型華人教會就用這種拿來主義﹐小組化﹑短詩﹑敬拜讚美﹑直奔標杆等等﹐都是人做我就做﹐可惜往往就不知道很多東西有處境的應用﹐有些教會小組化反而導致負增長﹐要回頭﹐有些攪敬拜讚美小組﹐弄得和原本詩班非常不愉快。

另外一個典型﹐就是做事不認真﹐求其﹕农户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因為是自身劳动﹐不需要付出實質的成本﹐而且自由度较高,想种什麼就种什麼,想怎么养就怎么养。但方法不會科學化﹐例如養雞﹐就问鸡一次喂多少料啊?答案是一把﹐根本就難以認真地研究如何做得好。如果應用到其他範疇﹐一樣都不願意用科學態度。教會也是﹐既羨慕大教會的興旺﹐但要他們學大教會認真的弄好架構﹑弄好行政程序呢﹐他們都覺得是「死的制度」﹐例如計算教會事工效果﹐就往往認為是人的計算﹐寧可去講最空泛的靈性等等﹐不明白﹐好的架構﹑制度﹑程序﹐才可以令大教會的工作暢順﹐一切清楚明文寫出﹐就可以減少紛爭。小教會就往往栽倒在這些地方。

典型小農心態﹐是没有组织,没有协作﹕受传统的小而全的生产习惯长期影响,农民赚了是自己的,赔了也是自己的﹐於是做事也单打独鬥,不習慣和人合作共事,互相之间没有利益责权的共存。同樣﹐很多小教會從開荒開始建立教會﹐教會領袖也是单打独鬥地開始工作,很多危機情況靠某肢體熱心﹑某某人努力化解﹐不是依靠眾人的合作。到人多﹐大家認知不同﹐想法不同﹐原本可以集思廣益﹐卻因為這種習慣单打独斗﹑或者是heroic effort﹐結果只有一些人做死﹐想幫的又不可以加入原本開荒的圈子。或者這些開荒的領袖不甘心分享他們事奉的榮耀給人。

最糟糕的習性﹐就是拉帮结派,封闭守旧﹕有小农意识的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贯都是自给自足,封闭自己,生怕自己的芝士给别人抢走了,无法应对变化,所以往往喜欢搞宗族派系、利益小团体,行为处事不是按照制度和法理,而是为了小团体利益任人唯亲、姑息养奸。教會嗎﹐就是害怕失去了領導地位﹐事工不再按照自己的一套﹐於是一樣攪派系﹐大家同團契大的同聲同氣﹐不願意接納新人。

另外就是自由散漫,缺乏遵章守纪的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小農是自己養活自己﹐於是就沒有公民或者團體的意識。更加不覺得制度需要尊重﹐制度就算是有,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也形同虚设﹐或者會為了自己朋友﹑親人而去作出例外。教會也是如此﹐好似一次教會集體短宣﹐牧師說全部人必須準時集合﹐否則罰廿元。結果一次是牧師最喜歡的一個弟兄遲到﹐人人都準時﹐牧師居然就不罰﹐廿元是小數目﹐但牧師這種行為令大家肢體非常不服氣。
目光短浅,视野狭窄﹕有小农意识的人从来不想想自己的竞争地位和优势如何,死抱着旧概念不放,不明白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白社會的变迁和规律,不学习,不愿意吸取新知识新思想,缺乏激情和活力,成为典型的"井底之蛙"。香港的家禽業所以沒落﹐就是很多人只守著從前經驗的方法﹐不加以改善﹐只是希望政府維護他們的利益﹐結果禽流感一來﹐他們就要眼巴巴看著大批人要沒有了飯碗。教會不也是一樣嗎﹖很多教會是食老本﹑靠會友他們的朋友網絡帶人回來﹐但教會是否一個可以留到人的地方﹐他們不去思考﹐他們也不想想為何有些人好似好地地也會離開。只是埋頭做回一貫的事工﹐不看看面前的危機﹐結果一個一個事工倒退﹑沒落。

小農意識害得中國人停滯落後﹐香港人已經算不那樣「小農」﹐也不能避免這種意識的影響。

Friday, September 14, 2007

假如改改菲力普﹐龍應台﹐甲教授的場景

如果把教授甲的應對變了西方人不看輩份的做法﹐場景會是這樣﹕

教授甲進來,我介紹:「這是中文系甲教授,這是我的兒子菲力普。」
他們握手。然後甲教授對著我說:「好俊的孩子。他會說中文嗎?」
我說,「會,說得不錯。」
甲教授問轉對菲力普說﹕「你好﹐菲力普﹐你幾歲?」眼睛看著菲力普。
菲力普回答﹕「我十五歲。」
甲教授繼續問﹕「你讀幾年級呢?」眼睛看著菲力普。
菲力普回答﹕「我讀初中三年級。」
甲教授說﹕「嗯。你中文說得真好﹐那除了中文﹐你還懂幾國語言啊?」
。。。三人繼續交談。

不知道抱傳統長幼尊卑的人會怎樣看﹖

我記得﹐阿爺年代﹐長輩談話﹐後輩固然不得插口﹐同時也沒有資格和長輩好像上面場景一樣交談的﹐有好傳統思想的人會覺得上面描述甲教授和菲力普好像沒有長幼之別﹐這樣交談這種做法是尊卑不分﹐而且好似把母親當是透明一樣﹐很多人也許會認為這可能是對一旁的母親不尊重呢。


不過尊卑之分其實有點違背聖經﹐大家都是上帝造的人﹐為何有些人要「尊」﹐把一些人踩下去變成「卑」﹖大家在上帝面前不是平等的嗎﹖後輩順從長輩是因為長輩是他們的保護者﹐照顧者和養育人﹐他們是要被信任的﹐尤其後輩未有獨立能力自理﹐而長輩不是本然的必定得到後輩服從﹐他們是要在養育﹑保護﹑教育﹑照顧和尊重後輩盡責﹐根本就不該存在著「尊」和「卑」。長輩只是 senior﹐不是 superior﹐而後輩只是 younger﹐絕對不是 inferior。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07

爭取自己做一個獨立個體的回憶

台灣作家龍應台在蘋果日報登的一篇文章【我們要自己出去】﹐那是龍應台給安德列﹐她大兒子的信﹐信裡面寫龍應台和幼子菲力普的對話﹐描述兩重文化的拔河﹐勾起了我進入成年那段日子不快的回憶。
我讀到文章講一個已經讀到博士生的數學家朋友﹐談好了替菲力普當數學科家庭教師後﹐這位博士生居然要打長途電話給北京的父母﹐問他們同不同意他當家庭教師。我大二的時候和父親居住﹐也是這樣專制。他硬要逼我一定要每夜七時三十分回到家﹐否則不准入家門。我當年讀的是電腦科﹐如果功課忙﹐交學期的 assignment﹐一定在學校電腦中心做 assignment﹐也需要和同學開會趕 project﹐根本不可能黃昏七時三十分到家﹐我幾次試圖解釋我的情況﹐要父親放心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他就是怎樣也不聽﹐一定要當我是十三、十四歲初中生一樣﹐生怕我學壞﹐迷路或者交壞朋友。在他來講﹐他其實不是考慮自己對我的要求是否合理﹐他越是能夠逼我做到我不願意做﹑或者是不合理的東西﹐就是代表顯示他的尊嚴﹐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父要子亡是不人道而且是極端不合理的要求﹗)
有一天我真的晚了回家﹐果然不得其門而入。那時候﹐我不知道我那裡來的蠻勁和惡氣﹐發勁的大力打門﹐在門口大聲喝要父親馬上開門﹐四週鄰居肯定聽見我破口大罵和打門的聲音。最後大概父親怕鄰居聽見丟臉﹐於是給我進門﹐他正準備要如常痛罵我(每三天一小罵﹐一星期喝酒後大罵﹐正常人別說幾個月﹐三星期都受不了)﹐我已經受夠了他的專制﹐就直和父親對罵﹐駁得他答不上來﹐就是要給他打一頓也不怕﹐因為他這種一星期幾次無理取鬧﹐每次持續最少一小時的精神虐待﹐如果喝醉酒他就發酒瘋亂罵﹐我實在覺得不應該啞忍﹐否則我如何可以安心讀書﹖結果我反抗成功﹐當然代價就是五年多時間不和父親說什麼話。
第二次就是母親﹐母親就是龍應台文章那裡描述的那種亞洲母親﹐屬於後者(慘兮兮地哭)的那種。在我認知﹐我自覺大學時候我已經是成年人﹐我根本不需要事事向父母交代﹐父母的說話只是參考﹐已經不是我必須聽從的「命令」﹐我出來工作後更加如是。但母親的想法不是這樣﹐像龍應台文章裡面講的一樣﹐母親仍然因為看我是後輩﹐她眼裡面除非她死了﹐否則我不會是個自主自由的獨立個體﹐她認為作為母親的﹐她開口問我這個女兒什麼﹐我一定要回答。一次當然發生了價值衝突﹐我母親問我月入多少﹐我一句說﹕「你問這個幹什麼﹖你為何需要知道﹖」當下就把母親氣得又哭又鬧﹐她說如果是朋友問我﹐我當然可以不答﹐但她是我母親﹐為何我不回答﹖
我的回應是﹐我是個大人﹐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想說就說。母親還是不明﹕你是我女兒﹐女兒有什麼不能夠告訴母親﹖我說﹐不是不能﹐而是不需要﹐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事是你的事﹐各有個的﹐我和她都是獨立自主的人。母親當然一句都聽不入耳﹐她一生都依附在父親上﹐而後輩既然是父母養大﹐父母當然有權過問他們任何事情﹐成年子女是自由和獨立自主的概念對她是太陌生了﹐也直接威脅了她作為母親的尊嚴。
她馬上就鑽牛角尖﹐說我不當她是母親了。結果當然又換來了一段時間的冷戰﹐但我最後也不告訴她我月入多少﹐後來連我獲得升職加薪﹐我也沒有特別告訴她。

我大二時候﹐教會朋友聽我講我和父親的事情﹐那時候團契的朋友都年輕﹐未必明白和一個這樣的父親生活的困難﹐他們都理所當然說出標準答案﹕他是你父親哪﹐你遷就下啦。我心想﹕我隔兩三天就要受那種折磨人的無理取鬧﹐聽他喝醉酒發酒瘋胡說八道﹐我現在要讀書的啊﹐我的科目競逐很大的啊﹐我如果因為這樣無法畢業﹐誰可憐我﹖
我那時沒講出自己想法﹐就只是用腳投票﹐離開這些我覺得無法明白我的朋友們。

當一個滿廿一歲的成年人﹐已經懂得自理﹐卻遭人當是黃毛小子﹐其實就是龍應台文章描述的價值拔河﹐龍應台當然希望保持亞洲價值裡面人倫的親密﹐她也同樣尊重歐洲價值裡面尊重獨立個體的部份﹐但要人真正認同大家是在平等的地位上做人倫親密的交往﹐絕對不容易。我對父母是希望他們不要事事插手干預過問﹐接納信任我是可以處理我自己的事情﹐take responsibility﹐而同時我仍然願意盡子女責任供養照顧他們。
但父母總覺得他們不事事插手干預過問﹐他們就失去了家長的威儀和尊嚴﹐好像一句話﹕children are to be seen and not to be listened to 一樣。
我很早﹐或者是太早 embrace 了西方的自由主義精神和尊重個體的文化﹐得來是父母對我的不滿。但回想﹐有時候﹐如果要在自由自主和得到家人接受之間選擇﹐我可能仍然選擇自由自主。

這裡是龍應台文章一處精彩的部份﹕
菲力普是主角﹐他是龍應台的兒子﹐龍應台描述菲力普在十五歲時候對她分享怎樣發現亞洲人是用輩份看他的﹐簡單講﹐當一個人在長輩面前﹐他忽然就變了沒有姓名的透明人了﹕

有一天,一群朋友剛離開,他(菲力普)說,「媽,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你的華人朋友的特徵?」我說沒有。
他說,「就是,當他們要問我什麼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眼睛是看著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卻用第三人稱『他』來稱呼我。」
嗄?
我其實沒聽懂他的意思,但是我們接著做了一次實驗。就是觀察下一次朋友來的時候所做的舉動。結果是這樣的:
教授甲進來,我介紹:「這是中文系甲教授,這是我的兒子菲力普。」
他們握手。然後甲教授對著我問:「好俊的孩子。他會說中文嗎?」(貓按﹕不看菲力普﹐叫菲力普做『他』﹐然後要母親代言)
我說,「會,說得不錯。」
甲教授問,「他幾歲?」眼睛看著我。(貓按﹕看也不看菲力普)
我說,「十五。」
甲教說,「他讀幾年級呢?」眼睛看著我。(貓按﹕看也不看菲力普﹐要母親代言)
我說,「你問他吧。」甲教授這才轉過去看菲力普。(貓按﹕龍應台嘗試要教授直接和菲力普說話)
但是沒說幾句,又轉回來了,「他懂幾國語言啊?」(貓按﹕失敗﹐教授看菲力普是沒有身分,沒有聲音,不是他講話的對象。)
菲力普在一旁用偷笑的眼神瞅著我。
。。。。。
十六歲的菲力普,在我們做過多次的實驗後,曾經下過這樣的觀察歸納,他說:「媽,我覺得,差別在於,歐洲人是看年齡的,譬如在德國學校裡,你只要滿十四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人看的不是年齡而是輩份,不管你幾歲,只要你站在你媽或爸身邊,你就是『小孩』,你就沒有身分,沒有聲音,不是他講話的對象。所以他才會眼睛盯著你的媽或爸發問,由『大人』來為你代言。」
菲力普做這歸納的時候,安德烈,我這有名的社會觀察家,真的傻了。


最後﹐文章以安德烈俏皮的信回覆﹕著名搖滾樂手鮑布迪倫〔Bob Dylan〕和母親一起用餐時候的尷尬(Dylan 母親直把已經年過半百的 Bob Dylan 當是黃毛小子)﹐然後說﹕MM﹐你覺得好過了點嘛﹖

德國總理默克爾叫中共黨官羞愧

這道新聞大概不會有多少人留意﹐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她八月廿九日離開﹐沒有為德國簽署了什麼合約或者新協定。
一般講﹐西方元首或者政要訪問中國﹐離不開貿易﹐一些國家政要也會對中國政府提出人權問題﹐或者會在清華、北大演講﹐加最近中國產品質量問題﹐不過這次德國總理默克爾女士卻製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震撼﹐發生的處境和地方是大家都沒有預計到的。

認識本國所謂「國情」﹐都知道國家重視體面排場﹐地方要有政勣工程﹐有地標﹐官員幹部公費吃喝旅遊之極盡奢華﹐一年公款吃喝達到六千億﹐而且地方飯店必須招待週到、所謂「高規格的禮遇」﹐稍微有點點怠慢﹐負責接待的地方官員必定麻煩不已。

而黨官訪問必定被大量隨從包圍﹐一定高調、黨報必定報導這些官員發表什麼「重要講話」、「視察什麼」等等﹐而如果在北京﹐真正的百姓是不可能接近黨官的﹐接近的都是預先安排的。

但默克爾短短的訪問的舉動﹐卻令見慣中國幹部黨官財大氣粗的人民耳目一新。

默克爾不住原本為她安排的面積四百多平方米、四萬多元人民幣一夜的總統套房,她認為這個安排過於奢華,卻要住面積僅總統套房面積六分之一(約七十平方米)、一千七百多元人民幣一夜(價格相差二十多倍)的普通豪華套房。這種平實、樸素的作風,馬上令南京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天早上,中方原本安排德國官員到專門招待貴賓的行政樓會所用餐,但默克爾堅持跟其他住客和隨行的德國工作人員一樣,到七樓的西餐廳吃自助早餐。用餐時,默克爾又拒絕服務員的服務,自己和其他人一樣排隊到餐檯取食物,自己切法式長條麵包。這頓早餐,默克爾吃了煎蛋、芝士餅、西瓜﹐和一般百姓一樣﹐但其中早餐一樣食物﹐一片麥包卻引來中國網民熱烈討論。原來在在默克爾取燕麥麵包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她不小心把一片麵包碰落到了地上。即使是一般客人,酒店的服務員也會趕上前去把麵包撿起來,請客人另拿一塊,但是默克爾總理卻本能的彎腰撿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麵包,放進了自己的餐盤。
她這個不經意動作在她來說自然不過﹐她本來就很平民化,在德國平時就經常到超級市場購物,跟其他「師奶」(大嬸)一樣乖乖的排隊,絕對沒甚麼特權。
中國人民見慣官員處處濫用特權、財大氣粗、頤氣指使、公費吃喝奢華浪費、當自己土皇帝般﹐當這位德國堂堂一個總理這故事被中國傳媒報導出來,立即在網上被廣為傳頌,中國網民自然少不了叫好,不過如果看網民對她行為的「批評」﹐就更加佩服國內網民枴灣罵人的功夫﹕
「想不到德國已淪落到這個地步了」
「我已經瞧不起德國人,窮樣,改天我到德國去教教他們怎麼過好日子。東西不選好的,只選最貴的,甚麼鑽石瑪腦全給我鑲上,廁所馬桶要純金的……」
「某市長看著市中心廣場不順眼,下令推倒重來,『兩個億,小菜一碟!』」
「丟人哪,連我們的村幹部都不會這樣……!」
「村長也比她牛十倍。」
「可見西方社會正處在水深火熱中,那比得上天朝和諧盛世?」
「以鋪張浪費為榮,以勤儉節約為恥。這足以證明咱河蟹(普通話「和諧」同音)社會要比『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好五倍。」
「這麼小氣?為甚麼不學我天朝,戴上幾塊表,榮上幾個恥?」
「貪官們看到這些消息,更加堅定了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中國特色的社會制度才是他們的天堂!」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浪费当然也是中国的国情之一啦,尤其是公款吃喝,可以在客人面前摆阔,可以在客人面前扮豪放,扮潇洒。面子重要呀!这个面子当然也是中国的最大国情之一啦。如果捡起掉到地上的面包来吃,那多丢脸呀!」

從這些反話就可以看見中國民眾對中國官僚舖張浪費、濫用特權、財大氣粗、頤氣指使的作風非常不滿。在中國人的認知中﹐當今最富裕的工業國家之一德國的總理,居然像「乞丐」那樣撿掉在地下的麵包來吃,實在超出中國人的想像極限。
連部份國內媒體都對這位雖然權重﹐但謙卑節儉的總理肅然起敬。

而中共開國近五十年﹐號稱平等﹐黨官為人民服務﹐大家講 「和諧」﹐大說這是「盛世」﹐實則中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國家、政府各級領導人,都是高踞於百姓頭上的特權階層,對百姓予取予攜﹐可以不受法律規範﹐公費違規旅遊﹐甚至像上海市黨委挪用社保基金都做得出(揭發不是因為中共要反貪腐敗﹐那只是他們內部派系爭權的結果)是家常便飯的事情。相反在德國﹐任何鋪張浪費都是不可 容忍的,都可視為腐敗,德國總理也不能夠例外。

默克爾這些自然流露的行為令中國人反思﹐西方制度和中國今日制度有什麼分別﹐為何他們能﹐中國現在還在打擊貪污腐化的泥沼裡面打滾﹖
默克爾對東道主作有一句話大家都要記住:「沒有人能把自己的權力置於別人之上。」中共官員正是制度容許了他們把自己的權力置於別人之上﹐他們才可以厚顏無恥的貪污腐化。

以下是不同媒體的報導﹕

大紀元日報轉載亞洲日報報導有關默克爾的震撼

中央台網頁報導默克爾檢回麵包的事件

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到超市購物的報導

台灣大紀元綜合報導


國內媒體對默克爾的謙卑、隨和、低調、節儉都表示讚嘆的報導﹕
來論選登:默克爾撿面包吃讓人汗顏

人民網﹕德國女總理為什麼不住“總統套房”?

濟南時報:德國女總理的節儉“細節”讓誰汗顏

默克爾簡歷(維基百科)

蘋果日報﹕孔捷生雜文:鄰家阿嬸默克爾

蘋論:最有權力女人的謙卑(李怡)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中國內地法制顛倒混亂又一例

讀蘋果日報專欄《論盡中國》﹐你會明白為何總有一批 die hard haters of China﹐即一班香港人永遠都不接納自己是中國人﹐寧可下一世投胎做外國人。

昨日(九月十日)《論盡中國》講一個好心人在南京市看見一個婆婆摔倒﹐好心攙扶和報公安﹐反被誣蔑是他推跌婆婆。
誣蔑已經令人覺得難以置信﹐怎知法官的判決更加嚇死﹕法院的判詞指,「從常理分析」,彭宇與婆婆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判決彭宇須負責四成的醫療費及堂費,合共約46萬元。

目擊證人陳先生則對鏡頭怒吼:「以後還有誰敢做好事!」

事件最恐怖就是﹐法官可以不考慮事實﹐假定沒有人「咁好死」。今日九月十一日「都市日報」提到香港人在內地遭遇侵權而內地法制薄弱的問題﹐同樣令人對中國沒有信心。

一般基督徒如果參加國內工作﹐只是片面接觸信徒﹐通常都好稱讚這些信徒愛主、熱心﹐不過要是觸及現實這些問題﹐一般人就一定避開不說。其實國內的落後、人民的貧窮和悲劇﹐法治制度混亂是其中一個原因。

良好的法治制度﹐確保有權勢或者財力的人﹐不會用他們的權力﹑財力欺壓弱勢的人﹐保持社會公平﹐但上面例子叫一個在香港享受法治的人實在不寒而慄。

有時我想﹐如果十年內中國還是這樣子﹐香港變得內地化﹐我是否應該離開呢﹖

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盲信基督徒種種因由、現象

舊文一篇﹕盲信基督徒種種因由、現象
網上的基督徒﹐越來越反智﹐與我寫這文章時候比較﹐是半點進步都沒有。

在任何討論區分享,辯論,有一類基督徒是很普遍的。我姑且稱呼他們是 Bible Chrisians。

寫這篇文章之目的,是要探討一些現象,就是部份信徒如何誤解了「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或者抽空、脫離現實的去「高舉聖經」、「以聖經為依歸」,或者漠視基督信仰的歷史向度(dimension)、理性向度 (dimension),完全不理會聖經的多向度特性(multi-dimension),而單單看一個向度,聖經變得平面化,或者把聖經瘦化成為一個像字典的書,A節經文這樣子解、B節經文那樣子解釋,好像小學生讀中文一樣,往往忽略基督教信仰很多概念不是單把新約舊約裡十節八節的經文抄出來、做一個串珠才有的,其中考慮猶太人、希臘人、羅馬人獨特文化、哲學、思考方式 和宗教文化更加影響基督教信仰很多觀念的形成。

當然,他們對二千年來基督教發展、宗派源流,恐怕也是一知半解。

盲目膜拜聖經
有些人是看來出口成文,他們很容易就將新約舊約裡十節八節的經文引用,愈多愈好,在搜尋器(SEARCH ENGINE)、電子聖經容易獲得的年代,他們很容易就使出這個把戲。他們為求說得頭頭是道,好像甚麼問題都可以解決到、找到難以反駮的聖經立場,就把一大堆聖經經文引出,但是通常都沒有關注裡面意思的差異、背景的影響。

如果他能成功地為一個題目做一個串珠練習、找到足夠數量經文,他們就相信自己可以振振有詞地堅稱他說的某觀點就是聖經的立場。

而且,他們認為,總之聖經明文上有論及的事,方可以成立,沒有論及的,要不是信徒不須視之為重要,就是「不合乎」聖經真理。聽來似有道理,但實在荒謬不已。真正尊重聖經的人,應該要知道聖經所要講的精義,細心查考不同解釋、背景,並且相信接受,持之以恆,而不是在於串珠練習中能否找到足夠數量的經文來判定某個立場是否合乎聖經。說穿了,這只是顯淺的邏輯謬誤。

有更多的信徒是盲目引用,根本只是在一節經文裡面找到幾個字和自己的見解有些少關係,就不假思索地引用。甚至自己加了一些聖經經文字句裡面沒有包含的意思﹔或者另外一個極端,產生和基督教重要的概念矛盾的結論。

一百多年前,美國奴隸制度存廢的爭論,可以是這個例子的反面教材。按聖經統計,正面肯定奴隸制度而不反對者,是絕對多數,而明明反對奴隸制度的經文是完全找不到的,除了指責奴隸的主人惡待為奴者。

照著盲目膜拜聖經者的方法,他們就可以振振有詞地堅稱奴隸制度是聖經的立場,因為有足夠數量的經文。這種理解聖經的態度,往往忽略很多基督教信仰重要的觀念、價值,而這些觀念、價值絕對不是可以直接從經文發現,必須再提昇層次理解。

奴隸制度所以不合乎基督教信仰,因為所有人都是上帝創造的,都有上帝的形象,同時所有人都是墮落的,在上帝面前同樣是罪人,需要拯救。但是奴隸制度是把部份人視作貨物、財產,被人擁有,隨意處理。這樣的制度明明是把人的尊嚴侮辱,並且違反基督教人愛人如己的戒命。

這些人甚至會認為,我們若在聖經明文(必須強調是「明文」)裡找不到清楚直接的指示說,例如說應該反對奴隸知道,而「不幸地」還在聖經裡發現有幾節明文對奴隸制度有認許(保羅要求為奴信徒順服他們地上的主人,要逃跑的亞尼西姆回去主人腓利門那裡),奴隸制度便是聖經的立場。例如聖經也沒有明文說可以指責政府,於是信徒不但不可以理直氣壯地聲稱同指責政府是有聖經根據;如果「不幸地」還在聖經裡發現有幾節明文提過要尊重政府,批評政府的信徒就更要背負「違反聖經原則」的罪名。究竟,他們的「錯」,是錯在違反整本聖經所教導的真理,抑或錯在找不到足夠數量和清楚直接的聖經明文支持?聖經神學變成了經文明文統計學?

有些人說聖經的大原則就是「為我們的政府禱告」,理由是提前二:1-4說:「……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祂願意萬人得救, 明白真道」。然而他們卻似乎對舊約聖經的先知傳統通遍聖經的神是公義的教導(這些論點多是用來支持信徒批判政府的)視而不見。

問題可能是﹕

(一)他們不知道聖經或者其他基督教的觀念,卻又膽敢聲稱自己的結論合乎聖經原則。

(二)他們認為某些經節不夠清楚、不能既扼要又直接地講及先知傳統和神本性公義的經文,所以就乾脆當這不是聖經的教導。

(三)他們選擇漠視一些經文的同時,其實是運用了他們教會、宗派部份解釋聖經的取向,但是卻宣稱這個看法是代表所有基督教,而不容許有其他解釋,對其他宗派觀點不是無知就是指責之為「異端」。

(四)或者他們對事情早已經先入為主有一個看法,於是只要是聖經沒有明文指示的,他的看法、見解就必定「合乎聖經」。

i- share曾經有個版友因為版主刪除他的貼文,於是出文辱罵版主是「kill文狗」。過後他還振振有詞說聖經沒有明文指示他為貼出侮辱版主的文後,他向神認罪後還需要向他侮辱過的版主公開道歉。然而,得罪了人道歉,根本是連未信基督的人都知道、明白的道理,是自然不過的,他們根本無需要知道聖經、知道用那一節經文,就很自然的實行。然而這些信徒,就是偏偏要懂得找到幾節經文「明文」支持「得罪了人要道歉」,方可合法地稱之為合乎聖經。這些人甚至會認為,只要在聖經明文(必須強調是「明文」)裡找不到清楚直接的指示說「得罪了人要道歉」,他就不可以理直氣壯地聲稱這是有聖經根據的,不過卻可以理直氣壯地聲稱他「得罪了人而不道歉」就是「合乎聖經」﹗

這些人往往囿於著緊經文數量的多寡,對聖經沒有明文指示的事,又往往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看法讀入聖經,然後聲稱這是有經文支持的「聖經」立場。

這並不是本然的問題,但卻幾乎有必然的關係。令有些人不鼓勵信徒批評社會問題、指責政府。他們持的理由,並不純粹從聖經出發,甚至還未證實這有足夠聖經根據,然而卻常常說他的立場才合乎聖經,甚至不自覺提出一些原來不是出于聖經的理由。

這種行為其實和法利賽人何其相似!耶穌指責法利賽人教導人可以指著天、地、耶路撒冷、聖殿的金子、自己的頭起誓,因為聖經只教導人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才需要守信用,但是其他的嘛,他們就可以逃避起誓的責任。耶穌指責法利賽人用人的傳統廢棄神的教導。

例如,我對一些堅持「人可以肯定自己是屬於神揀選得救的選民」的人表示,人的罪性、完全墮落、各方面被罪污染的本質,本來就是要人對屬靈的事情無知、無法肯定。他們的理由是我說的沒有聖經明文的支持。而他卻很肯定說聖經是明文說人可以肯定自己是屬於神揀選得救的選民,但是實際他也是把自己對於得救論的觀點套了入聖經裡面,往往就是自打嘴巴。

罐頭信仰
教會(福音派、小群教會尤甚)常常將福音信仰簡化為幾個重點告訴別人,然後叫人決志信主;在他們信主後,這些教會又將教義、聖經教訓、基督教信仰觀念簡化為幾個信仰及道德規範(如抽空地高舉唯獨聖經)教導他們,叫他們「死硬地」遵守,甚至要他們不假思索的反對和他們不同的人的意見。

為確保他們所信所守的是正確,為傳福音效率,又因救恩應該是免費送給所有人的,教會繼而教導信徒他們宣稱的幾個救恩和聖經要點就是「足夠令人明白和接受救恩、足以指引信徒過地上信仰生活、足以解釋人生一切事情」的命題真理。一些在這些要點以外、聖經沒有明文定的,是他們不需要理會、關心,甚至是應該拒絕、反對的。

結果是,他們的信仰停留在初信的要點上面,以為他已經知道基督教信仰的一切──直至他遇到人生、信仰危機,他的要點再也不能解釋他的遭遇為止。縱然他的要點信仰對很多人生際遇的回應是蒼白無力,教會──或者他自己──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不住地再「站穩根基」。

於是,初中時候學的福音書查經如何解釋耶穌的比喻,到他入讀大專、踏進社會,他信仰的理解可以「完封不動」、「原地踏步」,因為他那時候學的(查經班、浸禮班),已經「足以令人明白和接受救恩、足以指引信徒過地上信仰生活、足以解釋人生一切事情」!他相信他知道的,不但足夠,而且等于全部基督教信仰教義,而且是他已經完全掌握、明白,基督教信仰的一切他已經知道了,完全是非黑即白、很簡單的道理,裡面沒有任何「不可知」的成份,沒有奧秘。於是,返得兩三年,他已經窮盡了他屬靈、信仰知識、智慧成長的可能。其他關於不同基督教宗派、天主教發展的事情,他都被封印在教會人為的「時間囊」裡面,完全沒有寸進!

然而,如果他走到外面的世界,例如一個中七生入讀大專、踏進社會,或者好像今日一樣,他進入不同基督教討論區、新聞組,和不同信徒、非信徒討論,假如他也是一個心靈思想開放、肯反思和接觸週圍的事物的人,他必然會感到迷惘、錯愕、混亂!

他發現好像他在教會裡面學到的,他一向接受、了解的信仰變得很奇怪、不適切,無論信主多久,他的「道行」面對外面的世界、非信徒、甚至不同宗派的挑戰,是完全小兒科,完全和他看到的事物差天共地。當他接觸其他宗派,才發現自己一向了解的「基督教信仰」竟然只是自己教會小傳統,和整個基督教二千年教會的傳統比較,完全是「小兒科」,甚至有信徒在部份觀點和他相反,也都是「信仰純正」的基督徒!(例如加爾文派、亞米念派的分別)

一個人隨時間成長、邁進人生不同階段,他認識的「世界」就跟著他的經驗、際遇、知識擴闊。如果他是死守教會一套「罐頭信仰」,那麼他如不是突破自己的框框,結果就會像一些新聞組裡面遇到的信徒一樣,漠視他過人對信仰的理解和現實世界生活的差距,會﹕

(一)一概敵視那些和他信仰基本要點不同的人,包括基督徒

(二)相信所有不信的、和他信仰基本要點不同的人的思想、言論、知識都是次等,甚至是錯的

(三)認為在不信的人的群體中工作、生活是受迫害

(四)所有挑戰他要點 / 理解的,是「混亂別人了對聖經的信心」

(五)甚至失去理性,把和他意見不同者妖魔化

盲目把自己教會小傳統當作代表整個基督教
這些信徒特點是,他們相信自己已經擁有絕對性正確的真理,往往就以真理擁有者自居去教導(教訓)別人。因為「罐頭信仰」的效應,他們不但誤以為一些簡單、清楚直接、扼要的要點代表了基督教,更加進而認為與這要點式信仰不符的言論,如果不是異端,就是無關重要,不是真理。也因為教會教導他們要「死硬地」遵守、拒絕一切在這些要點以外,聖經沒有明文指定的言論,相信這幾個救恩和聖經要點就是「足以令人明白和接受救恩、足以指引信徒過地上信仰生活、足以解釋人生一切事情,甚至等于基督教信仰所有真理」,他們遇到其他信仰觀點不同的人,就擺出一副真理代言人的樣子,劈頭劈腦地判斷他人。一些相信「非律化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信徒,不是對加爾文派或者亞米念派一無所知,就盲目罵「預定論」和「亞米念派」。

教會教導的就是所有真理,聖經以外的知識都是無用小學
尤有甚者,他們相信教會教導的就是所有真理,除了對於他自己聖經的理解、他教會教導的基督教信仰之外,對其他基督教宗派傳統、其他的學術知識,不但一無所知,不但拒絕承認自己無知,還大大聲話這些是人間小學,完全沒有用。自己教會小傳統就代表真理。

總之他熟讀一本聖經,遇到任何事都可以將新約舊約裡十節八節的經文引出來,不理會自己有沒有應用錯誤,不理會自己教會傳道人教導也有限制。他一概把其他學術知識藐視,甚至以自己無知、淺薄為傲,還自我安慰說「自己能在神的話語裡渡其一生,一生學效在聖經所示的模式而感有幸,不會憑自己思維、知識創造信仰」。(編按﹕在好幾個案例中,當事人甚至會搬出太4:4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來掩飾自己對世事的無知)

說穿了,他們以自己的無知、淺薄創造信仰,還用錯誤處理聖經、信仰的態度掩飾自己無知。 但是,聖經所指示的,只是信仰、得救的知識,代表人的總極關懷,但是不代表聖經沒有指示的知識是無用小學。

選擇性的對待聖經以外的知識、生活
這些一見到其他宗教有發展就非理性地謾罵,甚至誣蔑其他宗教,例如「九一一」事件發生,就把所有回教徒都打成鼓勵恐怖主義,說他們有「暗殺傳統」云云,卻漠視更多複雜的因素。或者這些信徒在不信者中工作生活,就幻想自己飽受逼迫,把人與人普通的磨擦當是迫害。例如中學生父母因為擔心他學業不想他返教會,他就以為自己受逼迫,而某些教會團契導師還推波助瀾。

有時候,當有科學理論符合聖經就得意洋洋地說聖經合乎科學,一旦有不合的就斥為大陰謀。甚至只需要提出者是基督徒,根本就不分辨真假,全盤接受,甚至不自覺把它們「加入」他的基督教信仰要點。例如,某基督徒聲稱百分之八十科學家是信有神的,這些信徒就全部接受,並且大事宣揚,當作傳福音的好資料。若有人質疑就罵人信仰有問題,卻不意識到對方不過是對資料的真實性存疑,跟信仰無關。有些甚至把「達爾文晚年信主」、「牛頓是正統的基督徒科學家」、「百分之八十科學家是信有神」差不多等同是「純正信仰」。筆者提出質疑之際,這些信徒反應很大,以為我是反對基督教,而分辨不出我是要求他們用一些資料作為傳福音材料前,應該分辨、查考。

這類態度往往為了傳福音效率之故,盲目把一些所謂符合聖經、對基督教傳福音有利,然而卻未經證實的資料照單全收。一些對這些資料不利的另外證據則往往故意漠視,甚至故意向信徒隱瞞。信徒如果有懷疑,就背負「信仰有問題」、「不熱心傳道」的罪名。

「聖靈引導、教會教導」必然和「理性、人間知識」互相排斥 / 衝突
這些信徒如果遇到人和他們信仰有分別,或者被人要求人經過思辯、理性去考慮信仰,他們的回應是﹕

「自己能在神的話語裡渡其一生,一生學效在聖經所示的模式而感有幸,自問不敢單憑自己的思維去創立自己的信仰!」

「我不需要理性、不需要人間的知識理解聖經,我只需要祈禱、信心,當聖靈打開我的心竅,我就可以進入聖經,單單看神今日此刻在這節經文要教我什麼!我要放下理性,謙卑的靠聖靈引導。」

其實原本這個是敬虔主義Pietism的傳統,其前設主要有﹕

(一)聖靈與人的理性絕對是互相排斥。如果人用理性,聖靈就不會與人同工,理性妨礙了聖靈。聖靈必須等人閉口不言、不思想,才可以對人說話、動工。人不工作,聖靈才工作。

(二)聖經既要聖靈當下啟示,才可以開啟出真理,那麼聖經本身就只是一個媒介,它既不能說自己是上帝的啟示,因此也不可以說是擁有本然、內在的神聖權威 。如果那人說自己是得聖靈感動 / 聖靈開他的心靈、使他看見聖經的亮光,就算他說的有明顯的錯謬,或者說一些聖經字句完全沒有的意思,卻因為他「得聖靈感動 / 聖靈開他的心靈、使他看見聖經的亮光」,他的解釋也不可以被質疑。而旁人也沒有其他客觀的憑證去察驗他的解釋是否真的。

對於他們而言,只有對方是「單憑自己的思維去創立自己的信仰」,而他們自己的信仰,就完全是純粹出自神,沒有丁點兒「人的思維」(無論是他 / 她自己的,或者是傳道人的,或者是所屬宗派、教會的),是最純正的。別人的理解,就是「憑人的思維」,而他自己對聖經、信仰的理解,就絲毫沒有「人的思維」。其他人不是靠祈禱、信心,所以信仰有問題。他們會把其他學術知識藐視,甚至以自己無知、淺薄為傲,還自我安慰。

這一篇文章,只是我對一些信徒的觀察,恐怕陸續有來。

而我估計沒有錯﹐在其中一個網站﹐有些信徒到達一個地步是﹕
(1) 面皮夠厚﹐可以把對方論點歪曲﹐把一個討論中的概念偷換
(2) 用聖經例子反駮通常都牛頭唔答馬嘴
(3) 駁倒後就話聖經預言左信徒會被逼迫﹐或者唔用人既知識智慧
(4) 被發現冇舉出事實或者扭曲事實﹐就話﹐是否“事實”看觀點價值取向
唉﹗﹗﹗

識得笑嗎﹖

今期亞洲版【讀者文摘】以幽默笑話為主題﹐我當然先睹為快。唔知點解﹐外國人的笑話永遠好到肉﹐好抵死有趣﹐漫畫尤其扼要中的﹐例如 Far Side那些。當然亞洲人都唔錯﹐不過文化上唔多推崇講笑話﹐近年香港台灣等都開始有出色作品﹐例如香港的尊子﹑馬龍等﹐但缺少了英語世界那種抵死和什麼都可以得罪。
希望有一天內地可以拿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現任領導人開玩笑﹐那代表我們也懂得寬容﹐可以 lighten up。
【讀者文摘】報導﹐加州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發現﹐看笑話是一個要腦袋活躍的工作﹐首先左腦閱讀文字和圖像笑話的原信息﹐接受了信息﹐左腦把信息解出它的表面意思﹐不過笑話一般都是顛覆了常規的﹐所謂 incongruity﹐左腦不去處理這些偏離常規的信息﹐右腦就來接手﹐當右腦沒有常規約束下發現了笑話裡面的意思﹐大腦就發出「獎勵」信息﹐即分泌出多巴氨﹐一種叫人感受愉快情緒的化學物質﹐然後人就會發笑了。
例如這段笑話﹕
What do you call a lawyer with IQ of 10 ? A lawyer.
What do you call a lawyer with IQ of 15 ? Your honor.

聽講基督教出版社 Zondervan 都有一本有關講道的書﹐其中一章就係點利用幽默笑話去令講道更加活龍活現﹐因為笑話需要腦部大量運動﹐接收的信息遠比平鋪直敘豐富﹐是一個很大的 mental exercise﹐可以鍛煉到人的直覺 (intuition)﹐而因為當中引發愉快的經驗﹐﹐所以通過笑話收到的信息特別深刻。

最普遍的笑話一定是拿日常中最嚴肅的題目或者行業來玩的﹐一來這些題目或者行業叫人緊張﹐人實在需要鬆弛一下﹐而來笑話一定帶出人性中的缺點﹐叫人共鳴﹐或者說中了人心目中的話。

另外一個笑話的 form﹐就是單格漫畫﹐漫畫信息豐富﹐加一句 punch line﹐就已經足以令人發笑﹐有些漫畫更加可以超越文化隔閡﹐例如 Far Side﹐馬來亞漫畫家 Lat﹐香港的尊子。

我今日就把一些卡通連接放上 BLOG

這些漫畫你們覺得過癮嗎﹖


我知你對住你外母好慘﹐我講過你知啦﹐我係可以驅魔趕鬼﹐但「外母」呢樣野唔係鬼來既bor


你 check 真D 好 bor 。真係淨係將頭髮寫上號碼﹖(太十30﹐英文聖經 - And even the very hairs of your head are all numbered )

噓﹗天堂黃牛飛兩張﹐好抵o架。

要律師﹖大把啦呢度。

Thursday, September 06, 2007

Pavarotti - Nessun Dorma

真是巧合。當我這段時間被Paul Potts 迷住﹐當年曾經叫 Paul 唱歌給他聽的男高音歌王 Pavarotti 今日 (九月六日)辭世。
大概一個時代結束﹐另外一個時代開始了。
僅貼出 Pavarotti 所唱的 Nessun Dorma 作為對這位一代男高音致敬。

The Mean Kitty Song

Tuesday, September 04, 2007

手機業務員Paul Potts以歌劇登場影片 - 中文字幕版

中文字幕


Paul Potts 的歌唱技巧當然不是毫無瑕疵﹐但可能就是他那個平凡甚至是像醜小鴨的長相﹐大家對他驚為天人。
網上這個 BLOG 朱學恆的路西法地獄 的介紹真的值得看﹐題目是﹕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杜鵑啼血的最後一擊……

當時 Paul 的打扮加他平庸的長相﹐真的叫在場的評判 Simon 和 Piers 不敢恭維。他只穿了套五百多港元的大平賣西裝﹐衣不稱身之餘﹐連衣領也沒有弄好﹐歪歪斜斜的。他之前去理髮﹐髮型師用又用錯了髮膠要他看起來好像有點禿頭﹐深深的眼袋﹐還有他不敢露齒而笑﹐因為他那派牙齒也很不整齊。而參賽者的編號條子就貼在一邊﹐樣子真的 unpresentable 到無以復加。上台之前﹐評判叮走幾個爛得可怕的表演者﹐心情真的好不了去那裡。

當女主持人問 Paul 上來表演什麼﹐Paul 一回答 opera﹐Piers Morgan 馬上就表露出不屑的神色﹐他在決賽那天也坦白說他一聽就說﹕歌劇﹖講笑咩﹗但評判卻給 Paul 一次機會﹐就姑且看看這位樣子猥瑣、肥胖、頂著一頭傻傻髮型的Paul Potts上台。Simon 說﹐I am ready when you are ready。Paul 一臉羞怯﹐點頭示意工作人員按下音樂的播放鈕,「杜蘭朵公主」中的「公主徹夜未眠」前奏播出,三位評審面面相覷,露出沒有任何期待的表情﹐觀眾也好像好冷漠﹐但你可以看到 Paul 那一刻好像進入了忘我狀態﹐專注在歌曲裡面。我這個是一位博客熬夜做的翻譯版﹐連字幕。

大家可以看到﹐評判到觀眾﹐原本冷漠﹐到一唱出「公主徹夜未眠」人人都熟識的那段著名的樂句﹐已經有人歡呼﹐女主持 Amanda 最後也感動到落淚。Amanda 在片尾說﹐this is a frog that will turn into a prince.
Britian's Got Talents BGT 最刻薄那個評判Simon Cowell 初初邊聽邊咬筆﹐最後卻說﹕this is absolutely fantastic ! 我始終最喜歡聽和看 Paul Potts 就是這次﹐要知道什麼叫大放異彩﹖看這個。

大家如今再次翻看﹐歌曲 Nessum Dorma 最後一句 All‚alba vincero!Vincero! Vincero! 從Paul Potts 的口裡面唱出來﹐就好像他給自己說一個預言一樣 (歌詞意思正是﹕屆時我將會贏!我將會贏!我將會贏!) 命運的奇妙難以相信﹐不是嗎﹖

Nessun Dorma - 背景和另外的版本




在英國版本的「殘酷一叮」一炮而紅的 Paul Potts ﹐初賽唱的曲子就是普契尼的著名歌劇「杜蘭朵」中不朽的詠嘆調「公主徹夜未眠」(或譯作無人能睡)。香港都曾經演出過歌劇「杜蘭朵」。如果要欣賞這首曲子最好先了解這部歌劇是裡面的故事,知道故事之後再配合來聽,這歌曲聽來才最動人。

這部歌劇是描述一位中國清朝公主杜蘭朵(咪駮古﹗鬼佬寫中國背景故事﹐當然有些東西不太中國﹐不過沒有關係),因為得知前朝公主遠嫁異國的悲慘遭遇而對異國王子心懷怨恨,於是她要任何前來求婚的王子都必須解開她出的三道謎語,若解不開就要被處死。無數王子無法解答她的謎語﹐都成了亡魂(歌劇開頭就是擺出幾條道具屍體)。某日一位流亡王子卡拉富看見她的美貌,深深為公主吸引而決心應試,他不顧其他人勸阻,憑他聰明一一解開了三道謎題,公主驚懼,不想太為難公主的卡拉富王子於是就對公主說只要她能說出他的名字,他就願意赴死。當晚公主下令全城的人不准睡,必須查出王子的名字才行,然後王子便唱出這首詠嘆調。

在1990年義大利世界杯,三大男高音杜鳴高、巴筏洛提和卡拉羅斯前所未有的聯合演唱這首名曲,此後這首名曲就為廣大群眾所熟知。

多數 貼了Paul Potts BGT 片段的Blog﹐ 都同時POST了巴筏洛提的版本﹐不過我個人覺得巴筏洛提聲音圓滑之餘卻少了一個英偉王子的年青活力和熱情和挺拔﹐這裡有一個版本﹐來自的地方你想也想不到 -- 阿爾巴尼亞﹐名字叫 Saimir Pirgu。網上還有巴筏洛提﹑Andrea Bocelii﹑Russel Watson 的版本。

以下是歌詞﹕
Cosi comanda Turandot:
Questa notte nessun dorma in Pekino!

Nessun dorma! Nessun dorma!

Nessun dorma! Nessun dorma!
Tu pure, o Principessa,
Nella tua fredda stanza
guardi le stelle che tremano
d‚amore e di speranza!

Ma il mio mistero e chiuso in me,
il nome mio nessun sapra!
No, no, sulla tua bocca lo diro,
quando la luce splendera!
Ed il mio bacio sciogliera
il silenzio che ti fa mia!

ll nome suo nessun sapra
E noi dovrem, ahime! Morir! Morir!

Dilegua, o notte! Tramontate, stelle!
Tramontate, stelle! All‚alba vincero!
Vincero! Vincero!


旁白:
杜蘭朵公主下了命令:
今晚北京城無人能睡!

眾人齊唱:
無人能睡!無人能睡!

卡拉富:
無人能睡!無人能睡!
妳也是...噢!公主
在妳純白無瑕的房裡
妳顫抖地以愛和希望仰望著星星

但我的秘密隱藏在我身上
無人知曉我的名
噢,不!當天空破曉時
我將在妳的唇上揭露
我的親吻將擊退沈默
使妳屬於我

眾人:
無人知曉他的名
我們將會死去,哎呀!死去....

卡拉富:
離開吧,噢!夜晚,星辰也將沈沒
星辰也將沈沒,屆時我將會贏!
我將會贏!我將會贏!

Paul Potts @ Cable TV 娛樂新聞台 Hong Kong Press Con. 2007.08.20

士別三日。

PAUL POTTS in Hong Kong @ Langham Place CD Warehouse

原來 Paul Potts 在香港郎豪坊宣傳過。

Paul Potts Semi Final winning performance High Quality V/S

Paul Potts 的自白﹐他如何在生活裡面用自己的歌唱安慰自己。

BGT FINAL -Paul Potts high quality video/sound

天使一樣的歌聲﹐原來是一個平常的手提電話推銷員﹐從小給同輩欺負﹐只有他唱歌時候才開心。評判初見毫不看好﹐到得到冠軍﹐評判和觀眾都給他歌聲感動。不明白歌詞也會感動。



Paul 唱的就是 Puccini 浦契尼的歌劇杜蘭朵的著名詠嘆調。和他初賽穿一道普通西裝﹐領呔也不結﹐這次穿了套醒目的禮服﹐結了蝴蝶呔。

Monday, September 03, 2007

根本不是殉道﹗

南韓泉水教會一行廿三人往阿富汗進行志願工作和傳福音﹐被塔利班分子綁架﹐兩人被殺﹐另外廿一人有兩人首先獲釋﹐最後十九人折騰了六星期總算平安回國。
泉水教會要面對國內人民的責難。因為除了他們自己犧牲兩人外﹐南韓為了營救他們﹐打破了不和恐怖分子談判的慣例﹐而且還答應了很多條件﹕
一﹕南韓今年內撤出派駐在阿富汗境內的南韓軍隊
二﹕八月底以前撤出在阿富汗境內的南韓民間人士
三﹕不允許南韓基督教傳教團體前往阿富汗
據聞南韓還支付了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贖金。
塔利班聲稱這次是成功的綁架﹐達到了他們的要求﹐也同時獲得錢來添置武器、更新通訊設備及購買汽車以發動更多自殺襲擊。」。

南韓為了支持美國反恐﹐雖然先前伊拉克有南韓人被殺﹐也繼續支持﹐但這次美國半點表示也沒有﹐也拒絕要求阿富汗當局釋放塔利班囚犯﹐結果南韓要破壞國際一般原則。這樣一來﹐日後塔利班將來採用更多綁架人質手段來達到目的。而塔利班游擊隊得到甜頭﹐其他西方國家人員更加惶惶不可終日。

南韓泉水教會其實是知道南韓當局極力勸住人民別去﹐他們完全低估了行動的危險性﹐不但自己教會送了兩條人命﹐而且害得南韓政府為了他們要損害了政府聲譽。

這一行廿三人大概是以為去了短時間後可以回國﹐開見證會﹐分享會等﹐料想不到要屈辱地回來。他們這麼輕率魯莽的行為害了自己﹐也害了南韓教會。

西洋笑話 - 次次來次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