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 的 History Channel 有一個記錄片講聖經的來歷。我肯定所有基督徒都要看。它扼要地介紹了 Documentary Hypothesis 展示了舊約聖經寫成的歷史﹐ 也推翻了聖經說以色列民族的起源 -- 根本沒有出埃及﹑沒有所謂那些攻城故事﹐ 而是一些在巴勒斯坦居住的初民慢慢發展。
而可怕的是﹐ 在以色列﹑中東﹐ 以色列人就是相信聖經的預言而要和人兵戎相見﹑殺害他人﹐ 因為神給了那土地他們﹐ 他們不可以讓步﹐ 回教徒又是。到45分鐘那裡﹐ 主持人和一個狂熱的以色列人說話﹐ 提到學者發現舊約的歷史﹐ 那人怎樣也不聽﹐ 還 patronising地說這些不信舊約的人可憐。然而﹐ 多少人命為這所謂預言流血﹐ 宗教真的害人不淺﹗
Saturday, July 31, 2010
Thursday, July 22, 2010
好高興終於有中文報章報導有學校在科學堂教神創論﹗﹗﹗﹗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蘋果日報報導﹐ 有學校在科學堂教神創論﹗ 終於有中文報章肯報導這事情。去年英文報章報導﹐ 在市民圈子就沒有引起討論。
這次﹐ 多得有學生舉報和願意同記者傾﹐ 記者可以報導出來。
日後更加多學生﹑老師出來講﹐ 就沒有學校敢胡作非為。
圖為教育局覆函,稱「已作出跟進調查…學校強調不會強迫學生接受任何宗教信仰。」
Monday, July 19, 2010
猶大福音 The Gospel of Judas
猶大在今天基督教傳統﹐ 當然是一個大奸大惡的人。愛任紐 (Iraneus) 提及一部猶大福音﹐ 說是異端。而這發現的福音可能就是1800年前愛任紐所攻擊的那個。
它的發現充滿傳奇﹐ 而學者辛勤地還原它﹐ 讓我們知道早期基督教的真貌 -- 當年根本就沒有一個所謂聖經。所有的都是穿鑿附會。今日基督教的四福音本來是不明作者﹐ 而差不多肯定的是﹐ 他們不是馬太﹑約翰﹑馬可或者路加。而且當年有超過三十多個版本的福音流傳著。其他包括之前影片提過的多馬福音﹑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福音﹑彼得福音﹑腓力福音﹑馬利亞的福音等 都顯示﹐ 基督信仰不是我們所相信﹐ 是一開始有肯定的教義﹑信條﹑或者甚至好像我們今天統一的聖經﹗
失落的福音 The Lost Gospels
大部份基督徒都不知道﹐ 今天的教會是不知道古代的基督教是沒有正統的﹐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歸依基督教前﹐所謂耶穌信仰是百花齊放﹐ 無論是 Gnostics﹐ 馬吉安主義﹐ 都是和其他版本的基督教版本是平起平坐的。
而很多最新近發現的文獻﹐ 越接近耶穌年代﹐ 越發現正統基督教是不存在的﹐ 而是眾說紛紜﹐ 而且是經過三個世紀﹐ 才大家達成共識有個基督教教義。
Sunday, July 11, 2010
學好中文記之二﹕ 從爛鬼中文看基督教如何蹧蹋中文﹑用以迷惑人心
近日讀陳雲的兩部著作﹐《中文解毒》﹑《執正中文》﹐ 其中論述當權者如何利用文字。鄙俚不文、累贅浮誇﹑言文含混﹑亂作新詞簡稱﹑詞語矛盾等。
基督教其實同樣也使用這種伎倆﹐言文含混的宗教術語﹐ 令你弄不清裡面說的是什麼﹐但可以令人頭腦閉塞﹐思考糊塗 -- 因為文字阻礙了思維﹐ 就無法弄清基督教裡面的歪理。
基督教製造的詞彙﹐ 也製造思考障礙﹐ 什麼屬靈﹑跌倒﹑得著等﹐ 費解難明﹐ 甚至信徒自己都未必知道是什麼。本來清楚的詞語﹐ 例如事實﹐ 無端加上 modifier 如客觀﹑主觀等﹐ 好讓他們精神錯亂﹑腦袋幻想的東西潛得“事實”之名 - 實質事實包含了客觀之義﹐ 唔需要講“客觀事實”﹐ 但加個這樣的modifier﹐ 信徒就可以話神存在都是“事實的一種”。
同樣“存在”也是如此﹐ 又來分客觀/主觀﹐ 目的也是把他們想象的產物冠以“存在”的假象﹐ 混亂討論和思維。
此外﹐ 基督教常愛講超越邏輯﹑以證明他們所言為“真”﹐ 實則也「詞語矛盾」﹐歪曲常理﹐企圖弄非成是。假如可以分辨出”真“的事物﹐ 是邏輯之內﹐ 不可能超越邏輯﹐ 但為了避免邏輯論證駁斥他們的怪論﹐ 就弄出”超越邏輯“﹑”你的邏輯﹑我的邏輯﹑神的邏輯“等含混不清的言語﹐ 結果是基督徒自己思維糊塗混亂﹐ 如果不察他們這些語言陷阱﹐ 連討論也會混亂。
所以﹐ 和基督徒討論﹐ 一字﹑一詞﹑一句﹐ 是寸步不可以讓﹐ 不能含混﹐ 不能夠隨便給他們污染言語 -- 他們污染言語的動機﹐ 在於令討論處處可以有空子鑽﹐ 處處在模糊概念背後躲避﹐ 方便自己脫身或者利用遁詞﹑聲東擊西。
用含混言語討論目的﹐ 其實就是讓批評基督教者不能夠清楚討論點﹐ 而針對教眾﹐ 也令他們思想混亂﹐ 在眼花繚亂的詞語﹑字彙裡面團團轉﹐ 看不出基督教的謬誤來。所以﹐ 當一個信徒開始認真思考﹑用字謹慎﹑字字精確﹐ 其實就是他信仰被侵蝕的開始。
邏輯思維﹑語理分析﹑科學方法等﹐ 如果融會貫通﹐ 最終導致信徒發現基督教信仰都是虛妄。
用一個例子﹐ 就是基督教”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教義。此說法來歷已經難以考究﹐ 但卻是香港基督教界流行的說法﹐ 連我修讀神學的朋友﹐ 都奉之為正統﹐ 和我吵了起來 (當時我已經接近離教階段)。
她沒頭沒腦舉出耶穌在十字架上同一個悔改的犯人對話﹐ 作為”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支持﹐ 說 ﹕ Jesus keeps on forgiving even to the end !!!
可是﹐ 你細心思考就知道這個記載 (就當真的發生過)﹐ 都不可以作為通則﹐ 這是很容易想到的。接著她拋了幾個”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argument 出來﹐ 可是都經不起仔細的分析 -- 大部份時間信徒都是糊裡糊塗的聽﹑被含混的詞語弄得頭昏腦脹。
例如﹐ 朋友說﹐
約壹五13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 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然後對我說﹕ 信徒知道自己永遠有救恩和永生!
這方面我曾經寫了一篇長文一一駁斥﹐ 例如上面一點﹐ 這些話其實指約壹五1—13全文﹐ 並非說信徒只是需要「信過」就已經有永生,而是「信耶穌是基督、愛 神,又遵守祂的誡命」。其中,「信」、「愛」、「遵守」,希臘的原文的時式 tense,是希臘文特別的現在時態,是「由過去開始知道現在還是在進行、持續中」﹐故此”一次“不一致。
從這些例子看到﹐ 信徒是被弄到不能清楚思考﹐ 而信仰也製造了信徒對它的倚靠 (create dependence) -- 信仰不斷強調信徒是需要努力﹐ 不可以離開﹑否則前功盡棄﹐ 他們於是就會放所有精力去保護信仰﹐ 而不是去看清楚自己信什麼。
所以﹐ 與盲基爭辯﹐ 自己用詞必須準確清楚﹑沒有含混的地方﹐ 有不清楚及早地澄清﹐ 令他們無虛可乘。
和合本聖經係基督教內同行甚廣的聖經翻譯﹐ 說是用白話﹐ 但細讀其實是英式英語 -- 因為和合本負責翻譯的是西教士﹐ 而非華人﹐ 而華人參與者也非文化根基深厚之人﹐ 而且是參照英國一個版本翻譯﹐ 出現大量英式中文。例如﹐ 耶穌口頭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是 verily verily I tell you 的翻譯﹐
”跌倒“是 stumble upon﹐ 而什麼”不作害羞的事“﹐ 也來自英語"Doth not behave itself unseemly"
耶經和合本在華人得到了正統地位﹐ 日日在教會念誦﹑耳濡目染﹐ 信徒的說話也囉唆起來。當然﹐ 說到教義﹐ 三位一體講極唔明﹐ 是因為它是不可能成立的教義﹐ 於是堆砌文字﹐ 務求聲東擊西﹑等信徒不再深究。
教會發明語言﹐ 目的也是分辨教內教外之人。你開口言談不似教會人﹐ 教會中人自然特別留意﹐ 驚你教壞D羊仔。最古怪就是“決志”一詞﹐ 我初次聽見都唔明﹐ 其實不過是皈依基督。可能皈依太佛教﹐ 耶教不屑使用﹐ 才發明新詞。
“得著”也是香港作家鬧得很多的詞語﹐ 說“獲益”就是了﹐ 為何如此不文﹖
然而,對反智的基督教來說,文辭含混是需要的。進化論利用“理論”一詞的歧義,或者是中文將相信含糊化,目的也是如此,你不知道基督徒說話具體意思,他們就多空子鑽。
基督教其實同樣也使用這種伎倆﹐言文含混的宗教術語﹐ 令你弄不清裡面說的是什麼﹐但可以令人頭腦閉塞﹐思考糊塗 -- 因為文字阻礙了思維﹐ 就無法弄清基督教裡面的歪理。
基督教製造的詞彙﹐ 也製造思考障礙﹐ 什麼屬靈﹑跌倒﹑得著等﹐ 費解難明﹐ 甚至信徒自己都未必知道是什麼。本來清楚的詞語﹐ 例如事實﹐ 無端加上 modifier 如客觀﹑主觀等﹐ 好讓他們精神錯亂﹑腦袋幻想的東西潛得“事實”之名 - 實質事實包含了客觀之義﹐ 唔需要講“客觀事實”﹐ 但加個這樣的modifier﹐ 信徒就可以話神存在都是“事實的一種”。
同樣“存在”也是如此﹐ 又來分客觀/主觀﹐ 目的也是把他們想象的產物冠以“存在”的假象﹐ 混亂討論和思維。
此外﹐ 基督教常愛講超越邏輯﹑以證明他們所言為“真”﹐ 實則也「詞語矛盾」﹐歪曲常理﹐企圖弄非成是。假如可以分辨出”真“的事物﹐ 是邏輯之內﹐ 不可能超越邏輯﹐ 但為了避免邏輯論證駁斥他們的怪論﹐ 就弄出”超越邏輯“﹑”你的邏輯﹑我的邏輯﹑神的邏輯“等含混不清的言語﹐ 結果是基督徒自己思維糊塗混亂﹐ 如果不察他們這些語言陷阱﹐ 連討論也會混亂。
所以﹐ 和基督徒討論﹐ 一字﹑一詞﹑一句﹐ 是寸步不可以讓﹐ 不能含混﹐ 不能夠隨便給他們污染言語 -- 他們污染言語的動機﹐ 在於令討論處處可以有空子鑽﹐ 處處在模糊概念背後躲避﹐ 方便自己脫身或者利用遁詞﹑聲東擊西。
用含混言語討論目的﹐ 其實就是讓批評基督教者不能夠清楚討論點﹐ 而針對教眾﹐ 也令他們思想混亂﹐ 在眼花繚亂的詞語﹑字彙裡面團團轉﹐ 看不出基督教的謬誤來。所以﹐ 當一個信徒開始認真思考﹑用字謹慎﹑字字精確﹐ 其實就是他信仰被侵蝕的開始。
邏輯思維﹑語理分析﹑科學方法等﹐ 如果融會貫通﹐ 最終導致信徒發現基督教信仰都是虛妄。
用一個例子﹐ 就是基督教”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教義。此說法來歷已經難以考究﹐ 但卻是香港基督教界流行的說法﹐ 連我修讀神學的朋友﹐ 都奉之為正統﹐ 和我吵了起來 (當時我已經接近離教階段)。
她沒頭沒腦舉出耶穌在十字架上同一個悔改的犯人對話﹐ 作為”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支持﹐ 說 ﹕ Jesus keeps on forgiving even to the end !!!
可是﹐ 你細心思考就知道這個記載 (就當真的發生過)﹐ 都不可以作為通則﹐ 這是很容易想到的。接著她拋了幾個”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argument 出來﹐ 可是都經不起仔細的分析 -- 大部份時間信徒都是糊裡糊塗的聽﹑被含混的詞語弄得頭昏腦脹。
例如﹐ 朋友說﹐
約壹五13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 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然後對我說﹕ 信徒知道自己永遠有救恩和永生!
這方面我曾經寫了一篇長文一一駁斥﹐ 例如上面一點﹐ 這些話其實指約壹五1—13全文﹐ 並非說信徒只是需要「信過」就已經有永生,而是「信耶穌是基督、愛 神,又遵守祂的誡命」。其中,「信」、「愛」、「遵守」,希臘的原文的時式 tense,是希臘文特別的現在時態,是「由過去開始知道現在還是在進行、持續中」﹐故此”一次“不一致。
從這些例子看到﹐ 信徒是被弄到不能清楚思考﹐ 而信仰也製造了信徒對它的倚靠 (create dependence) -- 信仰不斷強調信徒是需要努力﹐ 不可以離開﹑否則前功盡棄﹐ 他們於是就會放所有精力去保護信仰﹐ 而不是去看清楚自己信什麼。
所以﹐ 與盲基爭辯﹐ 自己用詞必須準確清楚﹑沒有含混的地方﹐ 有不清楚及早地澄清﹐ 令他們無虛可乘。
和合本聖經係基督教內同行甚廣的聖經翻譯﹐ 說是用白話﹐ 但細讀其實是英式英語 -- 因為和合本負責翻譯的是西教士﹐ 而非華人﹐ 而華人參與者也非文化根基深厚之人﹐ 而且是參照英國一個版本翻譯﹐ 出現大量英式中文。例如﹐ 耶穌口頭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是 verily verily I tell you 的翻譯﹐
”跌倒“是 stumble upon﹐ 而什麼”不作害羞的事“﹐ 也來自英語"Doth not behave itself unseemly"
耶經和合本在華人得到了正統地位﹐ 日日在教會念誦﹑耳濡目染﹐ 信徒的說話也囉唆起來。當然﹐ 說到教義﹐ 三位一體講極唔明﹐ 是因為它是不可能成立的教義﹐ 於是堆砌文字﹐ 務求聲東擊西﹑等信徒不再深究。
教會發明語言﹐ 目的也是分辨教內教外之人。你開口言談不似教會人﹐ 教會中人自然特別留意﹐ 驚你教壞D羊仔。最古怪就是“決志”一詞﹐ 我初次聽見都唔明﹐ 其實不過是皈依基督。可能皈依太佛教﹐ 耶教不屑使用﹐ 才發明新詞。
“得著”也是香港作家鬧得很多的詞語﹐ 說“獲益”就是了﹐ 為何如此不文﹖
然而,對反智的基督教來說,文辭含混是需要的。進化論利用“理論”一詞的歧義,或者是中文將相信含糊化,目的也是如此,你不知道基督徒說話具體意思,他們就多空子鑽。
學好中文記之一﹕ 當街見恐怖壁報
早兩天回家﹐ 看見某一中學在商場擺檔推廣﹐ 已感教育淪落﹐ 看了推廣壁報﹐ 更加心疼。因為近日讀陳雲的兩部著作﹐《中文解毒》﹑《執正中文》﹐ 對正統中文傾慕﹐ 多留意了不當中文。壁報中文慘不忍睹﹐ 難以相信是出自學校老師手筆﹐ 我當場訓斥在場師生。後來感到需要陪罪且指正﹐ 修書一封給校長﹕
XXXXXX紀念中學校長
XXX女士賜鑒﹕
本人日前途經粉嶺貴校攤位﹐見貴校宣傳壁報鄙俚不文、累贅浮誇﹐處處「壞鬼」中文﹐按捺不住﹐當場訓斥。回想當日莽撞無禮﹐多有得罪﹐望在場人士海量汪涵﹐莫要見怪。
本人乃屬上代稱之「番書妹」﹐中文根底薄弱﹐故此孜孜不倦﹐常帶書本一二﹐旅途中翻閱﹑惡補中文。近日讀陳雲著《執正中文》和《中文解毒》﹐眼界大開,書中謂香港學校中文教育淪落﹐以為夸大其詞。熟料當日親眼目睹﹐震驚心疼﹐如今學子所學竟不若本人就讀英文中學時所學的萬一﹗
當日本人匆匆路過﹐自忖粗通文墨﹐何德何能當面批評﹖豈料壁報謂貴校成為北區科技教育「供應鏈」云云﹐真是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恕我直言﹐壁報如用通順中文寫就﹐全需改寫。
例如「供應鏈」乃商業用語﹐是英語Supply Chain的翻譯﹐指從原料搜羅﹑收購﹐到製成品﹑一環一扣之過程﹐製造價廉物美之產品。如此妄用商業用語﹐把培育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的科技教育貶低為產品製造 ﹐真個「人必先自侮而人侮之」﹐如此語句侮辱斯文﹐如何要求社會尊師重道﹖如只是措辭浮誇﹐尚算小事﹐如此大錯路人可見﹐實屬遺憾。
除「供應鏈」此荒謬用語外﹐壁報佈滿虛詞語病。例如﹐辦學宗旨說是「有教無類﹐全人教育」﹐已有兩處語病。一﹑全人意解聖人、肢體完整的人﹐完人等﹔人無完美﹐「全人教育」乃要學校達到高不可攀的目標﹗實該句可作「通才教育」﹐或「全才教育」更為貼切。二﹐「有教無類」毋需強調﹐蓋此乃現代教育原則。煞有介事如同說他日宗旨可以不是「有教無類」﹐或曰獨某校「有教無類」則有貶損其他學校之嫌﹐與同行有違厚道﹐效果適得其反。貴校是教會學校﹐可引用基督教教義﹐或如貴校校訓「明道律己﹐好學立人」為文宣講﹐已可突出貴校特色﹐不落俗套﹐也不致貶損其他學校﹗
另外有處謂﹐「關注學生精神健康﹐關注學生XX」等等﹐假如該段遺漏一﹑二項學子的困擾﹐是否代表貴校不予「關注」﹖例如該段遺漏了青少年沉溺網絡一項。「關注」乃指經常想念﹑經常留意﹐卻無實在可做之事﹐猶如官僚愛說「積極考慮研究XX可行性」一樣﹐是空廢語言﹐予人浮誇之感。改為樸實的句子﹐例如﹕本校以學生身心健康為先﹐協助學生渡過成長困擾﹐避免誤入歧途﹑有過改之﹑無則加勉 ﹐培養健全人格。除可輕易包羅學生常見的困擾﹐讀來鏗鏘有力得多。
本人國學根底淺薄﹐成年始驚覺錯失瑰寶﹐雖閱讀各樣書籍彌補﹐為時已晚﹔學生在學之時﹐如善用六年中學﹐仍可培養學生中文﹐寫出好文。
香港除有英語之便﹐更有中文文化優勢[1] 。上世紀中業戰亂頻仍﹐大量文人南來香江﹐後內地文革迫害文人﹑摧殘中華文化﹐遺禍至今﹐唯香港台灣避開劫數﹐力保中國文化。七十年代縱是販夫走卒﹐說話也比今日高才生文雅﹐懂說有「乜」(何)貴幹﹑有失遠迎﹑多多包涵﹑榮幸之至﹑以資獎勵等文話[2]. ﹐蓋當時中文未被英式教法與內地中文攙雜,保留典雅文風。然中國當今政權未能承繼中華文化﹐反因大多立國元老﹑中央官員﹑地方幹部未有深厚文化修養﹐致內地中文變得鄙俗淺薄﹑方言土話當正統國語﹐詞不達意﹑思緒混亂﹐情況和共產東德的德文相似﹐甚至更加嚴重﹐不可不察[3]。諸如現在流行用的「打造」﹑「勢頭」﹑「班子」﹐簡稱如「批鬥」﹑「尖子」﹑「機遇」「批核」等﹐或「進一步惡化」(「進一步」是褒義﹐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惡化」是貶義﹐故不可一起使用﹐應作「更形惡化」﹑「更趨惡化」等)﹐如「窩心」(北方話﹐解作粵語的「夭心夭肺」﹑「激心」﹑「心悒」等﹐絕非善言)等﹐廢話如「不排除」﹑「不存在」等﹐故作高深的「認知」等等﹐都是粗俗口語當國語﹑方言當文話﹑褒貶混淆、亂用名詞﹑亂造新詞等﹐只會妨礙學生端正文心﹑難以扶正文理﹑不能貫串文氣﹑無法淬練文字﹑理清思路﹑便利溝通﹐結果寫不出通順古雅達意之中文﹐且因該等語句混淆語意﹑含糊褒貶﹑顛倒是非﹐會令人變得頭腦糊塗和心術不正。故學校不可將該類用語入文﹐以免遺害學子。
壁報是學校給市民第一印象﹐文詞粗卑還是雅達、浮誇或樸實﹑言之有物或空洞廢話﹐讀者觀其文就能知其「校」。同理﹐學生寫的文章﹐是校風的映照﹐師長的書信亦復如是。
本人佩服貴校以培養能益人群的全才為己任﹐故冒昧致函痛陳利害﹐也想勉勵貴校努力承繼中華傳統﹐善用香港固有中文文化優勢﹐培育子弟﹐以免貴校事倍功半﹗
本人斗膽推薦貴校師生閱讀陳雲著《執正中文》和《中文解毒》﹐如有同工負責對外中文文章者﹐更是必備。作者陳雲先生文筆古雅易懂﹐有章有法、引經據典、四平八穩、充滿情味﹐連特首也風聞而請他寫官函邀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來港主持迪士尼開幕典禮。
末了希望貴校精益求精﹐承傳我國豐富文化﹐教育子弟正統中文。本人不才﹐此信唯恐邯鄲學步﹐班門弄斧﹐望閣下別要見笑﹐多多指教。順頌
文祺
XXX謹上
二○一○年七月十一日
[1]二○○四年中聯辦官員楊文昌寫了專訪《外交生涯原是詩》,內有「詩」三首﹐被香港教育界名宿司徒華以文章《四句七言不是詩》,批評楊的「詩」完全不合格律﹐此乃香港具內地所無的中文文化優勢一明證。另《執正中文》描述陳雲任民政事務局幕僚時﹐堅持用古雅中文公函與國內官員往來。國內官員識寶﹐學懂用「敬啟者」﹑「謹啟」等語。前文「詩」字冠以引號﹐以表示所說的「詩」與正統詩的意義有別;蓋引號用與不用﹐大有學問。上文論及楊氏之「詩」必須使用引號﹐因楊氏之「詩」不算詩﹐不使用引號反是認同楊氏之「詩」是正式的詩了。
[2]這是正統中文駢四驪六﹐或四六文為根基的文話﹐用四字詞句而非胡來的「節縮語」﹐有韻律而文雅﹐意思明瞭。網上流傳一幀照片﹐照片是一張通告說北京某年月日舉行「口交大會」﹐看得讀者目瞪口呆﹔原來是國內翻譯學會的「口語交流大會」的簡稱﹗「口語交流大會」聽來也不明所以﹐為何不說切磋﹖切磋學問當然是口語﹐否則何必開會﹖莫非「口語交流大會」是「吹水大會」﹖可能這是「傳譯學切磋會議」﹐因傳譯就是口語之兩文的通譯。國內濫用簡稱﹐笑話連編﹐也貶低中華語文。
[3]《中文解毒》二○一頁:前東德文字有三個語言特色和政治後果﹕一是「言文含混」﹐令人頭腦閉塞﹐辦事糊塗﹔二是「濫用簡稱」﹐令人費解﹐妨礙溝通﹔三是「詞語矛盾」﹐歪曲常理﹐積非成是。
XXXXXX紀念中學校長
XXX女士賜鑒﹕
本人日前途經粉嶺貴校攤位﹐見貴校宣傳壁報鄙俚不文、累贅浮誇﹐處處「壞鬼」中文﹐按捺不住﹐當場訓斥。回想當日莽撞無禮﹐多有得罪﹐望在場人士海量汪涵﹐莫要見怪。
本人乃屬上代稱之「番書妹」﹐中文根底薄弱﹐故此孜孜不倦﹐常帶書本一二﹐旅途中翻閱﹑惡補中文。近日讀陳雲著《執正中文》和《中文解毒》﹐眼界大開,書中謂香港學校中文教育淪落﹐以為夸大其詞。熟料當日親眼目睹﹐震驚心疼﹐如今學子所學竟不若本人就讀英文中學時所學的萬一﹗
當日本人匆匆路過﹐自忖粗通文墨﹐何德何能當面批評﹖豈料壁報謂貴校成為北區科技教育「供應鏈」云云﹐真是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恕我直言﹐壁報如用通順中文寫就﹐全需改寫。
例如「供應鏈」乃商業用語﹐是英語Supply Chain的翻譯﹐指從原料搜羅﹑收購﹐到製成品﹑一環一扣之過程﹐製造價廉物美之產品。如此妄用商業用語﹐把培育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的科技教育貶低為產品製造 ﹐真個「人必先自侮而人侮之」﹐如此語句侮辱斯文﹐如何要求社會尊師重道﹖如只是措辭浮誇﹐尚算小事﹐如此大錯路人可見﹐實屬遺憾。
除「供應鏈」此荒謬用語外﹐壁報佈滿虛詞語病。例如﹐辦學宗旨說是「有教無類﹐全人教育」﹐已有兩處語病。一﹑全人意解聖人、肢體完整的人﹐完人等﹔人無完美﹐「全人教育」乃要學校達到高不可攀的目標﹗實該句可作「通才教育」﹐或「全才教育」更為貼切。二﹐「有教無類」毋需強調﹐蓋此乃現代教育原則。煞有介事如同說他日宗旨可以不是「有教無類」﹐或曰獨某校「有教無類」則有貶損其他學校之嫌﹐與同行有違厚道﹐效果適得其反。貴校是教會學校﹐可引用基督教教義﹐或如貴校校訓「明道律己﹐好學立人」為文宣講﹐已可突出貴校特色﹐不落俗套﹐也不致貶損其他學校﹗
另外有處謂﹐「關注學生精神健康﹐關注學生XX」等等﹐假如該段遺漏一﹑二項學子的困擾﹐是否代表貴校不予「關注」﹖例如該段遺漏了青少年沉溺網絡一項。「關注」乃指經常想念﹑經常留意﹐卻無實在可做之事﹐猶如官僚愛說「積極考慮研究XX可行性」一樣﹐是空廢語言﹐予人浮誇之感。改為樸實的句子﹐例如﹕本校以學生身心健康為先﹐協助學生渡過成長困擾﹐避免誤入歧途﹑有過改之﹑無則加勉 ﹐培養健全人格。除可輕易包羅學生常見的困擾﹐讀來鏗鏘有力得多。
本人國學根底淺薄﹐成年始驚覺錯失瑰寶﹐雖閱讀各樣書籍彌補﹐為時已晚﹔學生在學之時﹐如善用六年中學﹐仍可培養學生中文﹐寫出好文。
香港除有英語之便﹐更有中文文化優勢[1] 。上世紀中業戰亂頻仍﹐大量文人南來香江﹐後內地文革迫害文人﹑摧殘中華文化﹐遺禍至今﹐唯香港台灣避開劫數﹐力保中國文化。七十年代縱是販夫走卒﹐說話也比今日高才生文雅﹐懂說有「乜」(何)貴幹﹑有失遠迎﹑多多包涵﹑榮幸之至﹑以資獎勵等文話[2]. ﹐蓋當時中文未被英式教法與內地中文攙雜,保留典雅文風。然中國當今政權未能承繼中華文化﹐反因大多立國元老﹑中央官員﹑地方幹部未有深厚文化修養﹐致內地中文變得鄙俗淺薄﹑方言土話當正統國語﹐詞不達意﹑思緒混亂﹐情況和共產東德的德文相似﹐甚至更加嚴重﹐不可不察[3]。諸如現在流行用的「打造」﹑「勢頭」﹑「班子」﹐簡稱如「批鬥」﹑「尖子」﹑「機遇」「批核」等﹐或「進一步惡化」(「進一步」是褒義﹐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惡化」是貶義﹐故不可一起使用﹐應作「更形惡化」﹑「更趨惡化」等)﹐如「窩心」(北方話﹐解作粵語的「夭心夭肺」﹑「激心」﹑「心悒」等﹐絕非善言)等﹐廢話如「不排除」﹑「不存在」等﹐故作高深的「認知」等等﹐都是粗俗口語當國語﹑方言當文話﹑褒貶混淆、亂用名詞﹑亂造新詞等﹐只會妨礙學生端正文心﹑難以扶正文理﹑不能貫串文氣﹑無法淬練文字﹑理清思路﹑便利溝通﹐結果寫不出通順古雅達意之中文﹐且因該等語句混淆語意﹑含糊褒貶﹑顛倒是非﹐會令人變得頭腦糊塗和心術不正。故學校不可將該類用語入文﹐以免遺害學子。
壁報是學校給市民第一印象﹐文詞粗卑還是雅達、浮誇或樸實﹑言之有物或空洞廢話﹐讀者觀其文就能知其「校」。同理﹐學生寫的文章﹐是校風的映照﹐師長的書信亦復如是。
本人佩服貴校以培養能益人群的全才為己任﹐故冒昧致函痛陳利害﹐也想勉勵貴校努力承繼中華傳統﹐善用香港固有中文文化優勢﹐培育子弟﹐以免貴校事倍功半﹗
本人斗膽推薦貴校師生閱讀陳雲著《執正中文》和《中文解毒》﹐如有同工負責對外中文文章者﹐更是必備。作者陳雲先生文筆古雅易懂﹐有章有法、引經據典、四平八穩、充滿情味﹐連特首也風聞而請他寫官函邀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來港主持迪士尼開幕典禮。
末了希望貴校精益求精﹐承傳我國豐富文化﹐教育子弟正統中文。本人不才﹐此信唯恐邯鄲學步﹐班門弄斧﹐望閣下別要見笑﹐多多指教。順頌
文祺
XXX謹上
二○一○年七月十一日
[1]二○○四年中聯辦官員楊文昌寫了專訪《外交生涯原是詩》,內有「詩」三首﹐被香港教育界名宿司徒華以文章《四句七言不是詩》,批評楊的「詩」完全不合格律﹐此乃香港具內地所無的中文文化優勢一明證。另《執正中文》描述陳雲任民政事務局幕僚時﹐堅持用古雅中文公函與國內官員往來。國內官員識寶﹐學懂用「敬啟者」﹑「謹啟」等語。前文「詩」字冠以引號﹐以表示所說的「詩」與正統詩的意義有別;蓋引號用與不用﹐大有學問。上文論及楊氏之「詩」必須使用引號﹐因楊氏之「詩」不算詩﹐不使用引號反是認同楊氏之「詩」是正式的詩了。
[2]這是正統中文駢四驪六﹐或四六文為根基的文話﹐用四字詞句而非胡來的「節縮語」﹐有韻律而文雅﹐意思明瞭。網上流傳一幀照片﹐照片是一張通告說北京某年月日舉行「口交大會」﹐看得讀者目瞪口呆﹔原來是國內翻譯學會的「口語交流大會」的簡稱﹗「口語交流大會」聽來也不明所以﹐為何不說切磋﹖切磋學問當然是口語﹐否則何必開會﹖莫非「口語交流大會」是「吹水大會」﹖可能這是「傳譯學切磋會議」﹐因傳譯就是口語之兩文的通譯。國內濫用簡稱﹐笑話連編﹐也貶低中華語文。
[3]《中文解毒》二○一頁:前東德文字有三個語言特色和政治後果﹕一是「言文含混」﹐令人頭腦閉塞﹐辦事糊塗﹔二是「濫用簡稱」﹐令人費解﹐妨礙溝通﹔三是「詞語矛盾」﹐歪曲常理﹐積非成是。
Wednesday, July 07, 2010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