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離教書目推薦

我的智商

IQ Test
Free-IQTest.net - IQ Test

Saturday, January 05, 2008

基督教是否在自挖墳墓?(寫了n世時代論壇才捨得放上網)

早前我在網上讀到不少令人心情不好的東西。不過有些東西是很 sobering 的。這幾則事件,可以說是互相有關。如果香港學美國右派基督教,那麼葛福臨佈道大會信主的,十多年後會全部倒過來「輸光」。讀下去就知道我的擔心不空穴來風。

葛福臨的父親葛培理博士說過,"Hot heads and cold hearts never solve anything". 如果把他的話倒過來說 "cool heads and hot hearts can solve things",那麼兩句剛好就給我想分享的事件點題了。

一件 "cool heads and hot hearts"的事件,就是有關一項美國最近作的民意調查,對象是美國十六歲到三十歲的年青人,要看看這些人對基督教的觀感。我們以為美國有好像 Rick Warren 的運動,或者葛福臨,美國的年青人應該對基督教評價很正面的罷。但這個調查的結果令人非常震驚。進行調查的不是非基督教機構,而是 Barna Group,一個很有公信力的福音派機構。以下是調查出來令人震驚的數據:

非信徒對基督教有良好觀感的百分比,從十年前的絕大部分,急劇下降到只有百分之十六。而當被問到對福音派的觀感,比率更低。而如果其中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年青人對基督教有好感的,低至只有百分之三,嬰孩潮(Boomers)出生的(中年以上),也只是高八倍。

負責調查的 David Kinnaman 向基督教教牧印證,資深教牧大多都感受到他們工作愈來愈困難:人們對基督教愈來愈有敵意和感到不滿("because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hostile and negative toward Christianity.")大家且慢去引用耶穌說什麼被人逼迫是有福的去作為擋箭牌。David Kinnaman的調查發現,非信徒的年青人對基督教幾個主要觀感,十二個裡面,九個都是負面的,而依次(由最強烈開始)為:對人帶審判的態度(judgmental,87%)、偽善(hypocritical ,85%)、守舊過時(old-fashioned,78%)、過份介入政治(too involved in politics,75%) 這些被訪者平均每人都認識五個或者以上的信徒,百分之八十的有返教會聚會六個月以上,部分曾經考慮信基督教,卻最終拒絕。

另外一個驚人的發現是,年青人,包括信徒和非信徒,對福音派的觀念和批判都很一致,例如他們認為教會是反同性戀用過了火位的鄙視、刻毒(unloving attitude)對待手法,他們也感到基督教今非昔比,愈來愈不像耶穌(這方面信徒和非信徒青年的比率相近)。

造成這種局面的,其實來自過去三十年,近乎主導美國整個福音派運動的專制性(authoritarianism)和論斷性質(judgemental)的手段。調查發現,不論是教內教外的成年人都有一個看法,就是基督教如果要重新在人間有 direct engagement (最近被歪解為直接介入,其實解「正面對話」),他們必須改變。這調查叫人冷靜也叫人要用熱心對待世間的人,而非論斷性(cold hearted)手段。年青一代對福音派感到異常反感厭惡。

一篇 blog 有關此調查寫得很好,大家不妨也一讀:
http://www.alternet.org/bloggers/robinson/64873/

有關調查的網頁:http://www.barna.org/FlexPage.aspx?Page=BarnaUpdate&BarnaUpdateID=280

我得知有關調查出了書(unChristian: What a New Generation Really Thinks about Christianity... and Why It Matters),正要在Amazon.com 訂購,就在 Google News 看到這個消息,("Hot heads and cold hearts never solve anything"),間接印證了上面提到Barna Group調查的結果:

美國堪薩斯州的威斯特布路浸信會(Westboro Baptist Church, Topeka Kansas,沒有與美國任何浸信會組織有聯繫,成員大部份是創立者 Fred Phelps 的親人,是家族教會)因為在一個在伊拉克服役陣亡美國海軍陸戰隊員 Matthew Snyder 喪禮場地附近示威,舉標語說「感謝神叫士兵陣亡」、「神痛恨同性戀」(用的字是fags,是非常侮辱性的字),死者父親 Albert Snyder 在喪子傷痛之余兒子還被辱罵,他於是循民事告有關教會的示威侵犯了他家庭私人葬禮。十月卅一日,Baltimore 一個法庭陪審團裁定原告得直,判該教會賠償一千零九十萬美元給原告。事後民間和輿論一面到對判決喝彩稱快,眾多和他遭遇相似的家庭也恭喜他勝訴。部份報導用 Amen,Hallelujah 去贈慶。

原來這所謂教會是一個散佈仇恨的團體,他們幾年間在美國穿州過省,專找在海外陣亡的美軍的喪禮去進行示威,對死者不敬,也對死者家屬造成極大心靈痛苦。他們認為美國發生所有事情災禍,例如颶風 Katrina、九一一,都是美國社會寬容同性戀之過。一九九六年他們在被殘殺的同性戀者Matthew Shepard 喪禮外示威,引起注意,沉寂一會,九一一和美國出兵阿富汗、伊拉克後,就作出更加驚人的示威。他們在九一一世貿大雙子塔大樓原址示威,說感謝神使用九一一 懲罰美國,然後更加轉向美國陣亡的士兵,在美國穿州過省有如馬戲團一樣,在陣亡士兵喪禮示威。美國多個州已經發出禁令,阻止任何人在喪禮一定範圍內示威, 而美國聯邦公墓更加是不可以示威。

有關報道可參考這些,小心內容可能令你不安: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middleeastCrisis/idUSN31359950
http://cjonline.com/stories/110207/opi_214324599.shtml
更多可以在news.google.com 尋找到。

電視訪問該教會一個女性領袖,可以看得她毫不感到歉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3PyoUPcob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OxEa4mkPik

惡毒標語的照片
http://img251.imageshack.us/img251/7237/scmnewsfuneralprotestsug8.jpg

有關教會在維基百科的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stboro_Baptist_Church

我提及這新聞,雖然是臨近葛福臨,但也希望基督徒深刻反省,更加要指出:一、這新聞無關乎任何性傾向歧視條例或者同性戀平權運動,純是一個 Hate group (Westboro Baptist Church)因為他們病態和過火的言論傷害死者家人受到控告。二、原告不是同性戀者。三、反對這所謂教會的不是同性戀運動的人,而是支持美國陣亡士兵的人士,其中一個團體 Patriot Guards 更加是一個來自退伍軍人的組織,專門在陣亡士兵喪禮時候用美國旗海和他們的聲音掩蓋Westboro Baptist Church的惡毒標語和口號,以保護和支持死者家屬。四,這也無關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指你可以說任何說話,但不等於他可以在任何地方、時間、場合有同等的自由。

有關法律性的問題,我留給黃國棟弟兄解釋。我指出這些重點,主要是要防止日後有某些本地反對就性傾向歧視立法的團體把這事件歪曲成為是外國性傾向歧視立法侵犯宗教言論自由的例子。這種例子過去出現過,以香港信徒普遍對國際事務的無知,難保沒有人會把新聞扭曲,變成他們反對香港就性傾向歧視立法的所謂理由。

就看美國基督教今日的境況,如果香港的教會跟美國的福音派的路線走,就會如報告一樣,不論是信主或者不信主的年青人,都有一天會厭惡基督教。

老生常談:要好像葛福臨佈道大會那樣的事工有長遠的影響,我們不可以靠一兩次催谷,興奮事工後回到現實,如果基督徒像Barna Group調查的那樣,這些事工就白費了。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08.1.4)

後記﹕篇野寫在葛福臨佈道會前﹐現在佈道會曲終人散才來放在網上版﹐都有D過氣。時代論壇好多時候同類題目會重複登﹐但有些就不明不白的拒絕﹐好似張國棟弟兄的﹐拖了幾個月。我都好替他不值。真懷疑香港是否有基督教右派的無形之手干預時代論壇。

1 comment:

Catitude said...

你文章的立論很好,內容也確實很值得基督徒們反省,至少對我自己來說,這篇文章是非常好的參考材料。單以文章內容及見地,我也覺得認真的教內傳媒應「傳播」開去,甚至牧者們應以此為起點帶領會友思考及反省。

不過,持平地說,這文章有很多有用內容都要瀏覽external links。這對於本身對這些物料全無心理準備的讀者是頗有難度的--試想像,如果真的有讀者乖乖的看到links就開個browser來看,他的注意力就經常被打斷及轉移。讀到最後,你所要傳達的訊息,已大大地失去力度了。就好像一條河,經過九曲十三彎後,甚麼氣勢的沒有了,讀者也未必受打動。此外文章也有些分段、論述闡述及發展等技術性細節可待改進。

所以,審閱你的文章的編輯不受感動,不覺其urgency,將之束於高閣,也不能全怪他啊。

時代論壇等「媒體」有沒有盡一般傳媒的責任、在教內發揮「監察」功能,確是很值得我們關注的 (我個人是覺得它「失職」的)。但與此同時,當我有機會讀到一些被拒刊/遲刊的文章時,感到的卻是心急--文章立論有深度,說的事情確係信徒應當反思的,卻往往因為在提供充足資料與表達技術之間失卻平衡,別說不被刊登,就是刊登了,又有幾多信徒能被打動?

你的這篇文章真的很好。雖然時代論壇輕忽了,幸好現今還有互聯網這個新傳媒。我旁觀著,覺得如果你能有空好好再整理一下這文章就好了。:P

西洋笑話 - 次次來次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