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離教書目推薦

我的智商

IQ Test
Free-IQTest.net - IQ Test

Sunday, May 15, 2005

這個城市短暫的「團結」 (時代論壇 第六八四期,二OOO年十月八日)

正擋大家高喊社會充滿了紛爭、怨氣,一個各人都不認識的少年突然牽動了香港人的心。他就是庾文翰。
  誠如一份報章所言,庾文翰失蹤的事件,把本來專注領袖失去誠信、政客醜聞的市民,都吸引去關注這個無助的少年身上。這個城市似乎很久沒有這樣「團結」了。
  當人們在電視上面看見翰仔父母哭斷腸,翰仔行動不便的母親一拐一拐的在深圳找尋愛兒,後來不能支持,要親友揹起來的情景,叫人們都發出他們心底的慈心(Compassion)。然而,「團結」中也有例外,就是動作遲緩、專注「尋求何人失職」的政府部門。他們表現的「團結」,也只是在社會群情洶湧下的「反應」,而非出自對於失蹤少年的憐憫。
  當政客以權謀私、最高學府的領袖「選擇性失憶」、城市的領袖「護短」(自以為是最高領袖而鄙視獨立調查委員會的結論),而政府的機構輕忽而害苦了智障小兒,我們發現,其實市民大眾的反應,也是反映他們對於政府和擁有權力者的期望:就是應該為軟弱者、不能言說者去伸張正義。庾文翰不但有智障,而且有自閉症,他父母也是社會的弱勢人,母親有殘障,父親只是普通公務員。當他們是完全無助,有權力的人應該運用公民賦予他們的權力去幫助他們,而不是棄他們不顧。
  我們城市的市民所以如此多怨氣,不是因為他們生出來就愛發牢騷,而是他們期望領袖為沒有權勢的人去說話。但是,看來,我們現在的選舉制度,以致領袖的看法都是認為:政府、權力機關的作用,就是維護「有權勢者」的利益而設立,同時假定(想的善良一些),「有權勢者」的利益和沒有權勢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否則,當大家是彼此矛盾,政府、部分政客也選擇站在「有權勢者」的一方。
  在市民的集體記憶和認知中,政府正正不是「無權勢者」的保護者,反而是去壓迫「無權勢者」。同時,叫市民信任政府、社會領袖的所有基礎已經隨著一連串醜聞和失誤,變得稀薄得像紙張一樣。父母、老師在電視和新聞中,所見的都變成「反面教材」。
  舊約聖經的先知書中,神不單單站在寡婦、孤兒、寄居者、為奴者、窮困者等弱勢群體的一方,而且要求「有權勢者」也一樣,謀求他們的福利,同時要在一切的事情上面作民的榜樣,否則禍患要臨到以色列國。
  社會不和諧的現象,不應該歸咎於出聲發出怨氣的人,而是看看社會應該維護公義的人們(「有權勢者」)是否有按他們的義務去行(答案是沒有),而當他們不按他們的義務去行,是否他們可以有問責性,對他們的失職負責(答案也是沒有)。當兩者答案都是否定,我們難道可以期望所有市民都「逆來順受」,去冷靜麼?

No comments:

西洋笑話 - 次次來次次更新